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教学 > 展现传统手工艺术之美

展现传统手工艺术之美

2019-11-20 15:41 中国书画网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近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泥土之相——2018杭州国际当代陶艺双年展暨第十一届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以及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髹漆之意——2018杭州国际当代漆木艺术展”在杭州西子湖畔的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联合开幕。此外, “2018杭州国际当代手工艺术论坛”也同期举行。三场展览,一场论坛,也为杭州市民、游客和广大艺术爱好者奉上了一道艺术盛宴。

  “这个国庆长假是我们全家最开心的一个假期。”杭州市民阮女士告诉记者,她一家人特别喜欢手工艺术作品,传统手工艺术博大精深,韵味无穷。据工作人员介绍,开展以来,每天到美术馆参观展览的观众络绎不绝。

  与材料对话

  有学者认为,工艺之美并不仅在于工艺本身,还在于工艺所呈现的料质之美。这种天然之美又引领着工艺在一个地域的环境、社会、生活的本来世界中存活。在展览现场,艺术家的作品给观众带来了很多启发和震撼。记者看到,在《大地的呼吸》作品前,许多市民和游客都赞叹于作品的原始张力。只见作品以紫金土原矿、稻谷壳为材料,呈现一个原始、素雅的艺术本源,有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之感。

  这次双年展无论是陶艺展还是漆木展,都围绕各自的“材料”设定。三场展览邀请了来自中国、英国、瑞士、法国、丹麦、西班牙、韩国、日本等国的38位陶瓷艺术家和31位漆木艺术家,共展出陶艺作品400件、漆木艺术作品60余件。三场展览,让观众得以在一个空间同时欣赏到来自国内外艺术家不同类型的手工艺术作品。

  “泥土、漆液、树木……这些原本的自然万物,在工匠和艺术家手中,成为或具实用价值,或具观念色彩的造物。那泥土在呼唤着它的本相,那鐻木要求艺者齐以静心,真正的工艺之美恰是自然的恩赐与馈赠。”在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看来,纯正的手工艺术是以天然为上,通过朴素的材料,又将人的精神灌注其中,从而展现出更为持久、夺目的生命力。

  展手工意趣

  “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是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最早的手工艺术类大型展览,从1998年举办第一届至今已有20年历史,目前已成为国内陶艺领域最具先锋性和实验性色彩的陶艺展。如今,展览的影响力也扩展到了全世界。

  本次漆木艺术展是该校手工艺术学院首次举办的国际性漆木艺术展,展览以“髹漆之意”为主题。“髹漆与其他工艺相比较,主要的区别在于材料、技艺、髹饰等制作方式的差异,这是一种使用手研磨漆面而推出光泽的劳作,通过上手涂刷与打磨的不断重复,捕捉视觉与触觉的鲜活感知,从一层又一层的遮蔽里找寻生命的意义,在折叠时间的打磨间重生,于抹去重来的过程中修正思想。” 中国美术学院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负责人、手工艺术学院院长周武说,除此之外,髹漆不止于手工技艺体验的认知,它还承载着中华民族文明的记忆,凝结着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

  “展览作品对应新时代陶瓷手工艺术的创作与教学研究,陶塑、器皿、实验、影像等参展作品,构成了杭州湖山人文手艺的剧场式和节日式的展演,从深层学术问题的探索到日常器皿的革新换代等多个方面,展示出手工艺人所作的努力,同时也给社会提供一次与手工艺术全面交流的机会。”周武表示,展览让观众欣赏了作品的材质之美,又感悟了手工艺术的意趣所在。

  明学术思辨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领航人才计划”系列活动之一,“2018杭州国际当代手工艺术论坛”则从陶瓷、漆器的基本材料切入,追溯手工艺术本源的核心命题,引发了与会专家的共鸣。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皮道坚认为,手工艺术可以是当代艺术,当代艺术也可以是手工艺术。台南艺术大学视觉艺术学院院长张清渊提出了科技时代如何引导学生回归手工劳作、学生面对就业时的价值观与心态,以及如何引导更多的评论人聚焦手工艺术等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主席雅克·考夫曼则希望艺术家与教育家结合自身实际的经历,探讨“当代”意味着什么、抛弃本体材料之后探讨工艺本身是否还具有意义,以及手工艺术如何才能在今天的语境下找到它的本体语言等问题。

标签:
栏目热点
精彩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