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想统摄医学科技,人文艺术融合血管外科”医学人文研讨会
———生命然象·景在平爱心书画艺术展亮相东莞
开幕式时间:2024年1月12日15:00
展出时间:2024年1月12日至1月14日(每天9:30至17:00)
开幕式和展览地点:东莞市区东纵大道208号 东莞富力万达文化酒店一楼、三楼。
主办方:全军血管外科委员会
技术支持:广州博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日程实录
介绍画展背景
全军血管外科委员会、东莞市人民医院共同主办这次“生命然象·景在平爱心书画展”,景在平教授从医四十年多年,在建科之初通过贷款来开展技术创新和爱心,中期通过向国际寻款来发展技术创新和爱心,近十年又通过书画爱心来实践技术创新和爱心,他始终坚持不懈地追求这样一种人文的精神,也可以说是中华传统美学精神。
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指明方向:“要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文学艺术的成长离不开人民的滋养,人民中有着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这个重要指示正好映照了景在平教授的艺术人生,景在平教授堪称人类灵魂的医生。此次“生命然象·景在平爱心书画展”一方面是大力弘扬景在平教授身上的这一份人文价值,另一方面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在医学、人文、文艺领域,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人物小传:
景在平
腔内血管学创始人,国家科技奖获得者;
时代艺术家,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
2017年荣受接见;
生于昆明,长于山东,行于上海,成于中国,腾于世界。六十年来风和雨,千万里路云和月。入世一管笔,出世一柄刀。既长悬于腕,更长悬于心。在刀笔相通的追求中实践着:“手术手书手疏手熟手泽常剪拂艺手成道,法刃法笔法低法高法心恒付度极法至无。”
先后在上海朵云轩、匈牙利布达佩斯皇宫、日本东京美术馆等地举办个人书画展。出版有《景在平淡墨写意山水书画集》《景在平清墨逸笔写意山水书画集》《景在平爱心浓墨写意山水书画集》《景在平爱心书画精粹》等作品集。
介绍嘉宾:
东莞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东莞市委会主委、农工党广东省委委会常委,李光霞女士;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解放军美术创作院外训部主任,长安画派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何永生老师;
艺术品投资顾问、画家、东方印象画派创始人,赵君丽女士;
广东省美术协会会员、致公党广东致公书画院副院长、广州市海珠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 黄浩深老师;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山水艺委会副秘书長 郭伟光老师;
广东省女画家协会会员,广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市海珠区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会员 汤敏老师。
现场盛况:
“有景教授在,我们就平安”祝福大家平安幸福。景在平教授用一句祝福拉开书画展研讨序幕。李光霞女士道:自己是书画界的婴儿,今日来观摩“生命然象·景在平爱心书画展”得到深刻启发。景在平教授引用老子“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景在平教授说:“事物的发展轨迹是返回其本原。”
黄浩深老师:我是画中国画的,比较传统,这次专程从广州来东莞学习,感谢景老举办这个展览,是一个机遇,观摩景老的画展的一部分,我感受到惊讶,其实景老的作品不是“书法”,而是一种蕴含气息的生命。跟我们平时所见即所得的是不一样的,看似抽象,但细品后,会发现,不仅是视觉上的艺术,更是内在的思考。偶然且冰凉的体悟。
景在平教授:“东方哲学讲,看不懂,用心看,听不懂,用心听,做不成,用心做。要在生命过程中,寻找到那个心,请你用心看,人有心脏,但心脏没有视功能,但有那么一颗心,我至今没有找到,请各位研讨。
何永生老师:景在平教授的书画表现太极元初的洪生之美,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在景老的画里看到了万物。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何永生老师提到,景在平教授是“时代双向的急先锋。”
王亮老师致辞:非常感谢各位老师从全国各个地方来到东莞,这次研讨会特别有特点,我们把艺术和医学结合到一起,今天下午是我们景在平教授的个人爱心书画展,这个画展我们将艺术家、自然科学专家、医学专家聚集在一起,我们会把这项活动一直进行下去,每次跟景教授在一起的时候,都会有非常大的收获。
艺术是没有标准的答案的,就像之前黄老师所说,这个画越看越想看,用心看,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让我想起,梵高的《星空》,我发现我看不懂,但是有一种内心的平静,用心去感受。我在上海跟随景教授五年,这五年是传道授业。之后的十五年间,景教授在给我们解惑,不论是医学难题,还是人生上都有一个创新的指导,我特别佩服景老的一点是,他能把所有限制他的规矩,给打破。
我们也会继续努力,走路是赶不上景老的,我们一定要跑步。
赵珺老师:我是景老的第一个硕士,这些年我学习景老的精神,发现一个特点,是“不服”。不管做什么,我永远不服,我永远要做到最好。腹主动脉瘤,胰腺上从常规的巨创手术,一下进入到微创时代,这是开山时间,是中国血管外科届的里程碑,我作为景老的弟子难学万一,景老当年教诲:三求:求技、求艺、求道。三通:古今相同、中外相同、文理相同。时至今日,我依然践行,谨遵师教。
四、文化思想统摄医学科技,人文艺术融合血管外科
文化思想统摄医学科技。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我逐渐成长为长海医院血管外科主任,普外科主任和外科教研室主任。在学术界逐渐成长为上海市血管系统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全军血管外科研究所所长和全军血管外科学组组长,中国腔内血管学二级分会主委和《中国外科年鉴》主编。成为了血管外科创始人,腔内血管学(本学界世界首个二级分会)创始人,生命然象书画创始人。在学界有句名言:景在平教授拿诗书画统治学科。在一次科务学习研讨会上,我提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是什么意思?全科讨论热烈,多数认为是爱情情怀的写照,也有的认为是教师形象的写照,还有的认为是奉献精神的写照。这些讨论就已经将全科引导到了文化学习熏陶的正确轨道上。大家反问我的理解,我讲我是从启发创思的角度理解的,创思需要方法,“发散”就是创思的重要方法之一。“发散”又可分为“外拓性发散”和“内凝性发散”。首先看“春蚕”和“蜡烛”这两个事物是很少有机缘走到一起的,李商隐用很美的形式将它们“联系、对照和融合”到了一起。我们的血管腔内移植物的发明者也是首先想到将涤纶和镍钛合金这两种混不搭界的事物“联系、缝制和融合”到一起,用的就是李商隐在这两句诗中所示范的“外拓性发散”的创思方法。该方法的特点就是外拓的越远越好,发散的越广越好。杂交出优势。杂交就是生物学上成功应用“发散”思维的典范别称。另外,大家想蜡烛会流泪吗?通常不会,谁让蜡烛流泪了?李商隐。是李商隐让这件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就是创新的基本特征之一。沿着一个题目往深处想往深处挖就是“内凝性发散”。就像我们科通过“自己贷款”,“国际寻款”和“书画募款”几十年一贯坚持技术创新和奉献爱心,一般都认为不可能,但我们坚持“内凝性发散”,坚持只为成功找方法,方法总比困难多,我们成功地走过来了,已经并且还将会把更多的不可能变为可能。还有,蜡烛燃烧有灰吗?没有。谁让蜡烛烧出了灰,李商隐,是李商隐无中生有地弄出了蜡烛灰。“无中生有”是所有创思、创行、创造等创新活动的最高标致,“无中生有”就是原创。是“外拓性发散”和“内凝性发散”相融合的典范,是原始创新的最高境界。李商隐这两句诗就为我们树立了这种原始创新的典范。我原创提出了“腔内血管学”的概念。原创出了“生命然象书画”,并从“田、由、曲、兴”四汉字书法中悟出了国际首款原创分支型腔内移植物。都是受到了李商隐诗意创思的启发。尤其“生命然象书画”,就是在其启发下,创提了“四个打通”:“打通水墨与油彩,打通民族与世界,打通利刃与毛笔,打通古代与未来。”我曾在美国凤凰城用毛笔“征服”了著名血管外科专家和发明家福柯特教授,我的心爱书画也曾感动匈牙利皇宫让我能免费展出,都证明我们中国优秀古典文化完全可以与世界打通,增强我们民族文化的国际感召力和凝聚力。思路创新在学科管理中首先就表现为道路创新。几十年来我们创造性地选择了“腔内微创”的学科发展道路,并在我创提的“于无路处创出路,于有路处辟新路”理念指引下,走出了“把死路走成活路,把野路走成奇路,把旁路走成正路,把老路走成新路,把孤路走成合路”的“五路之歌”。我们还将沿着“腔内微创”的道路创造性的走出未来的“完全无创”的辉煌道路。另外还将探索文化艺术建设学科的道路。使我们的技术创新更具灵魂观照,使我们技术服务更具人文关怀。这在我们将来学科建设的“创标—示标—推标”创新工作中,必将成为新的特色。
人文艺术融合血管外科。
从一九三七年至今,我从当卫生员起,逐步成长为医助,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成为了治病救人的职业医者。从童年起至今,我一直酷爱诗书画乐,一直自觉地将自己濡染于诗书画乐艺术氛围之中,虽有客观环境所限,但主观上在我心田的“半亩方塘”中和脑海的“三磅宇宙”里,我从骨子里一直是一个“无药可救”的艺者。有时看似非直接浸洇,实则是间接于“诗外之诗”。在“将军本色是诗人”的艺术总底色上,自从历史选择自己成为医者后,我就一直致力于探索医与艺如何能在触类旁通中融会贯通。在创新总动力上,医和艺相互驱动从而提供了“总有活水源头来”的不竭灵感源泉。“医技穷时乞诗思,文道医理总相启。一枚钱币两个面,医林深处觅小诗”。是我某次手术开悟后的一次诗思乍现。在创新的总素材上,生命与自然相互补充从而提供了“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不竭素材源泉。生命向生而死,自然向死而生。将有限的生命融于无限的自然之中,从而获得生命的无限青春。用有形的生命激发无象的自然。从而生出自然的无限活力。技艺相融是医学与人文相通的基础。文理相通是古今相通和中外相通的底盘。我用医学治我俗艺,我用艺术治我俗医。医学技术白天向外于救他人之命,书画艺术夜晚向内于拯我自己之魂。外科手术向着生命,趋向于为生民立命,书画艺术向着自然,趋向于为天地立心。我在生命艺术中致真,在自然艺术中致美,在生命自然艺术相融合中致善。人生不过真善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腔内血管学国际大会”2000年在上海召开,景在平决定做一台在会议现场实况直播的示教手术。来自济南的钱先生患有主动脉弓右弓转位畸形和巨大的夹层动脉瘤,由于他的夹层动脉瘤腔特别大,把他原来的主动脉真腔挤压得特别细,景在平率手术团队无论从上臂还是腿上都无法将导丝穿入其主动脉真腔,上下两方向来的导丝,都很容易因血流冲击而滑入巨大的夹层动脉瘤腔内。如果导丝不能贯穿真腔,血管腔内移植物就无法导入到夹层撕裂口处,也就意味着微创腔内治疗无法成功实施。时间快速流失,眼看这台示教手术将以失败告终。
面对如此困境,景在平并没有退却,他的大脑异常活跃——“花深深,一钩罗袜行花阴。行花阴,闲将柳带,试结同心”的诗意景象在他脑海里闪现。
正是“闲将柳带,试结同心”的意境,使景在平茅塞顿开,他很快用导丝在手术台上自制出一个“圈套器”,将其从股动脉导入到夹层动脉瘤腔内,同时将另一弯头导丝从臂动脉导入,让它们在瘤腔血流冲击下顺势形成相互套接,实现了“巧结同心”,从而通过顺势牵引一举实现了贯穿导丝于主动脉真腔的奇想。
难题迎刃而解,手术大获成功,巨大的夹层动脉瘤被完全隔绝。“腔内血管学国际大会”会议厅里情不自禁地爆发出阵阵掌声。与会的美国资深同行约翰·伯根教授专程赶到手术室,向景在平表示祝贺:“世界上很少有人拿这么困难的病例做手术示教。这是个大陷阱,很少有人不掉进去。可喜的是,你掉进去了,却又爬上来了。你是怎么爬上来的?”景在平用英语向他解释了在手术台上的诗思过程,他惊讶得一时说不出话来。缓过神来的约翰教授由衷地赞佩说:“这是世界上非常罕见的奇迹和案例。这要感谢中国伟大的诗思智慧,更要感谢中国培养出了景教授这样的世界级诗思智慧医者。”
画中救生:景在平教授的生命奇迹
大医必有大德,大艺必有大爱。大医必有大德。景在平总是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
2011年初,家住上海奉贤的老冯慕名找到景在平。老冯患有严重心脏主动脉瓣狭窄症,一米八几的个头,才90多斤,老冯说他吃不了,睡不了,呼吸不了,动不了,活得太痛苦。并且,老冯还有另一个难题,家庭经济条件很差。“很多患者不是因为这个病治不了,而是没钱,治不起。”景在平打起了自己的主意,决定通过义卖自己创作的生命主题书画,给病人筹集治疗费。
景在平作品:壮魄天地淬然魂义卖很成功,2011年5月,景在平主刀,免费为老冯完成了中国第一例球扩式心脏主动脉瓣腔内微创置换术。术后第三天查房,老冯高兴地告诉景在平:“我今天早上吃了四个包子!”手术的立竿见影和书画爱心的成功实施,让景在平兴奋不已。景在平的书画在业内小有名气,到底是书画促成了他在腔内血管领域的发明,还是在血管手术中的遨游促成了他的写意书画,谁也说不清,“医艺相通”在他身上实属一绝。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因为病人,他实现了“跨界”——义卖书画筹集善款救病人,如今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中国美术报》报道“时代艺术家”景在平黑龙江下岗工人马赛龙患有巨大胸主夹层动脉瘤,曾因三次破裂差点丢了命,慕名到上海找到景在平。面对马赛龙一家经济困难的状况,景在平不仅为其成功手术,还募款帮助解决了手术费。“您不只是救了老马,您还救了我,保住了我们这个完整的家。”马赛龙的太太感激地说。安徽打工者蔡传跃患有巨大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经济拮据,景在平说:“费用你别着急,先把病治好。”同样的善举再次救了蔡传跃的命。得到景在平帮助的患者还有很多,大家流传着一句话:“有‘景’教授‘在’,患者就‘平’安!”如今,景在平的患者遍及全球,有些“粉丝”病好了还会特意去挂门诊,就为了看看他。闻此,他总是爽朗地笑着站起身来,“来,我来给你们‘展览展览’。”“一句好话暖三冬,一件好事暖一生。”作为景氏手术第一例患者,83岁的云南老人许沿瑾赠给景在平的这句话,他一直铭记于心。他常说:“服务患者是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更何况,我还是一名军医,一个时刻准备保家卫国、报效人民的子弟兵。”
心象山河,医艺同源
医道悠悠,艺世独尊,草木有本心,医艺同源流。墨韵勾勒医道,笔意传情世界。观生命之书画,悟医道之奥妙。
以医学为灵感,借墨线书写出生命之旋律,以工笔入微,展医者之匠心。他绘画之作品,则以水墨为媒介,将医学的理念与艺术的创意融为一体。山水之间,医学之美在墨色中流淌,艺术之韵在画卷中回响。
景在平教授提出“抽象已过时 然象应运生“之理念并创立《生命然象画派》,秉持着手术为生民立命、艺术为天地立心之道,将医学之严谨与艺术不期然相结合,呈现出别样的生命然象艺术之风采。
“大象无形,医道无形”景在平教授的书画作品,源于医学的深邃,又超越了医学的限制。在展览中,观众将领略到大医精诚的力量,感悟到医者对生命的关怀。画面中,医学与艺术相交融,形成了一种别样的审美。墨韵生动,线条遒劲,每一笔每一画都流露着生命的活力。
“三通三合,医艺同行”医学与艺术,三通三合,相得益彰。景在平教授通过书法,将医学精髓与艺术灵魂相融,使画面呈现出一种高度的和谐。在他的作品中,生命的脉搏与艺术的韵律共振,令人陶醉其中。
“禅天地山川波澜,悟寰宇万千之气”在艺术的殿堂中,景在平教授带领观众禅悟山川,感悟波澜,领略宇宙的万千之气。他的作品仿佛打破了次元的束缚,让人在其中感受到超越现实的意境。艺术家如同禅者,以画笔为禅杖,徜徉于画布之上。
画坛巨子陈衡恪(图)
黄炳馀:川藏同梦 汉藏一家
国画的装饰性与装饰画(图)
继往开来成大道